將 ESG 整合到下一階段的業務增長中

2 月 15, 2023 | 博客, 環境、社會和治理

將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整合到您的業務核心中,可以在不損害股東價值的情況下提高利潤。一些公司甚至發現,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其運營可以提高股本回報率、改善內部業務實踐,並最終實現更強勁的全面績效。

將ESG整合到業務需求戰略中

將 ESG 整合到下一階段的業務增長中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我們對煤炭的嚴重依賴。

很難讓人們相信經濟和社會不能像以前那樣繼續生活。然而,當企業看到這些好處時,他們會明白這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進化的必要步驟——可持續性對地球和企業都有好處。

淨零碳排放

淨零排放或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不向大氣中添加溫室氣體。到 2050 年,綠色氫能 (GH) 可能佔全球能源使用量的 12%。全球政府正在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和計劃快速跟蹤 GH2 的使用及其生產、儲存和物流。

將ESG納入下一階段的業務增長

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因素正在成為一種全球現象,使公司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利益相關者的高度關注表明董事會面臨著新的期望。然而,沒有多少全球組織及其領導者有能力在其業務目標中採用ESG問題。

除了解決ESG問題的外部壓力外,越來越多的組織也意識到將ESG標準嵌入其財務和商業實踐的好處,以減少他們面臨的一系列風險,並提高他們的基線表現,這將是長期的可持續。

我們最近舉行的網路研討會「可持續發展和下一階段的業務增長」強調了影響組織ESG指標的關鍵方面。我們的傑出小組成員引人入勝且具有前瞻性的願景和經驗肯定不僅會讓公司大開眼界,而且還將為公司提供一個全面實施ESG議程的良好開端。

如果使用得當,遵守ESG報告框架和ESG評分 可以成為戰略工具。

要成為合乎道德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的真正領導者,公司必須報告他們實現這些目標的進展情況,並努力不斷改進。但是,公司報告其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方式將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其選擇使用的框架和分數。

將 ESG 整合到下一階段的業務增長中

Humana國際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兼區域總監Sanjay Desai先生強調,如果使用得當,符合ESG報告框架和ESG評分可以成為戰略工具。

為了滿足負責任報告的要求,公司應該對如何報告其ESG工作保持透明。任何公司的目標都應該是實現更高的透明度,而不僅僅是遵守ESG框架和分數。

關於 Humana International Group 區域總監上次網路研討會的問題和答案可能會提供有關將 ESG 納入下一階段業務增長的概述。

ESG 是流程節奏還是應用工具?企業應該如何與之保持一致?

ESG 代表組織的運營、業務流程和財務效率,主要關注對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和道德影響。

資本市場使用ESG來評估組織並確定未來的財務業績。

雖然道德、可持續和公司治理被認為是非財務績效指標,但它們的作用是管理組織的影響,例如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和稀缺資源(尤其是水)的使用。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氣候變化、能源消耗以及組織為保護這些資源所做的努力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指導組織如何對待其人力資本和個人數據保護,並在實體上在整個組織中灌輸多樣性和包容性。

統轄

顧名思義,治理驗證了組織如何制定其公司政策,以解決組織內外業務交易和交易中的內部制衡、報告透明度、誠信和道德問題。

ESG 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您可以通過健康和安全鏡頭、風險管理鏡頭或報告鏡頭來看待它。在這一點上,我想引用偉大領袖聖雄甘地先生的一句話:“我們對世界森林所做的,只是我們對自己和他人所做的事情的鏡子反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聽說過 CSR。ESG 和 CSR 是企業理念的相同端還是兩個不同的端?

ESG 是一種流程工具,可幫助組織了解他們如何管理其運營對環境/社會事業/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處置的影響。該框架幫助他們平衡金融投資與社會和環境影響,並衡量未來的風險和機遇。ESG 關注組織的重大問題。

CSR(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自我監管形式,反映了企業通過各種環境和社會措施對社區和社會福祉的責任和承諾。

我們堅信 CSR 在公司的品牌認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客戶及其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助於留住人才,並展示整體業務成功。

組織可以實施四種類型的 CSR 工作:環境倡議、慈善工作、合乎道德的勞動實踐和志願者專案。

存在細微的差異,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

ESG 差異

 

ESG 指標有哪些?它們的管理方式是否與業務指標類似?

有趣的問題…ESG 指標在解讀數據的方式上確實與業務指標相似,或者兩者都具有相似的定量和定性 KPI 格式。但是,它們跟蹤的輸出是不同的。

ESG指標用於評估公司在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方面的績效,這反過來又表明組織是否正在創造、減少或保持對環境、人類和資源的影響。

這些指標將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產生的廢物量和組織內的性別多樣性等指標。

傳統上,投資者通過查看財務指標或財務結果來判斷組織的業績和品質。但最近發生了變化。

現在,大多數投資者還將ESG指標與財務數據一起考慮,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瞭解組織的生存能力和長期績效。

下表深入研究了一些指標。

ESG 錶

什麼是碳市場,組織如何參與其中?

簡單來說,碳市場是許多組織/機構買賣碳信用額的交易系統。

碳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缺乏品質和可信度;技術可以説明提高透明度、完整性和使用率。雖然碳市場在全球範圍內被認為是合法的,但它們確實有自己的問題。

例如,我想到一個問題,碳信用是否創造了現實世界的脫碳,如果不購買信用,碳排放是否會(真正)抵消?

因此,購買碳信用額度的組織需要確保碳抵消僅用於無法減少的排放部分。雖然索賠和抵消品質可能有所不同,但抵消量正在增加,碳信用市場需要保持警惕、可信和透明。

碳市場有兩種類型

監管或合規市場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市場每年都在變得越來越大。目前,全球市場規模可能在 265-2750 億美元左右。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超過47個國家司法管轄區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以上。

據學者們估計,溫室氣體排放的實際價格約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 200 美元。

但是,實際費用因國家/地區而異。

自願碳市場:

這個市場要小得多、分散且大部分是私人的,標準各不相同。市場規模估計從 4 億美元到 20 億美元不等。

碳信用額的成本各不相同,尤其是碳抵消,因為其價值與發行公司的感知品質密切相關。

通常,自願信用額度由全球各地希望補償其碳足跡的私營公司購買,尤其是那些具有嚴格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凈零戰略的公司。

在過去的幾年裡,供應鏈成為可持續發展媒體關注的焦點。我們聽到的一些新術語是「可持續供應鏈金融」,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於許多正確或錯誤的原因,供應鏈一直備受關注……顧名思義,這是兩個過程的組合(可持續發展和供應鏈金融)。

從實際定義的角度來看,可持續供應鏈金融被定義為以支持貿易交易的金融實踐和技術,其方式將有助於減少負面影響,併為參與將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贏家——製造商、借款人、貸方、消費者和貿易商。

可持續金融意味著將資金投資於那些在員工中展示社會價值、良好治理以及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組織。這也意味著將資金投資於根據ESG原則投資於其基金(貸款)的金融機構/私募基金經理。

可持續性已迅速成為當今企業供應鏈討論的核心考慮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費者和投資者推動的,他們希望從他們購買和投資的公司那裡尋求更合乎道德的製造實踐。

同樣,在銀行和貿易融資方面,獲得可持續標籤的融資解決方案對於企業實現其ESG目標至關重要,無論是減少排放還是確保供應商之間的公平工資和工作條件。

雖然上述聽起來很有希望,但請注意,這些純粹是財力雄厚的企業/工業或機構投資者,可以訪問大數據。

對他們來說,越多越好。對於像小型散戶投資者或我們這樣的最終消費者公開接受可持續投資,金融市場需要更容易接近並與個人化的可持續性方法保持一致。

鑒於我們在技術領域取得的進步,我們總是有改進的餘地。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和引領這一全球現象?

是的,數據科學和分析將指導組織從根本上遵循ESG原則。

想像一下,在過去動蕩的三年中,幾乎每個行業都以某種方式遭受了損失,但只有科技行業保持相對冷靜和有彈性。

他們在大流行期間保持強勁勢頭,其中許多在2021-22年期間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為了看到他們的成長,尤其是那些通過重新關注ESG而進一步受益的科技初創企業,ESG是Covid-19災難性後果中的一線希望。

技術行業是全球碳足跡的重要貢獻者,近 60% 的 IT 行業排放來自客戶使用的硬體。

這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組織處於全球企業推動綠色能源的最前沿。這也為其他行業投資和採用類似技術並效仿他們的增長路徑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五大科技公司(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和 Microsoft)都設定了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這些行業參與者中的大多數都打算最早在 2030 年實現負碳。

例如,由於政府一直對該行業的巨大碳足跡持批評態度,新加坡的數據中心提供者在尋找可再生能源時不得不足智多謀。

2021 年 3 月,與 Microsoft 和 Apple 在新加坡的數據中心合作的太陽能供應商 Sunseap 推出了一個浮動太陽能發電廠,在 5MW 的峰值裝機容量下,每年可產生約 600 萬千瓦時的能源。

2022年, Amazon Web Services 與州電力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合作,建造一座容量為120 MW的太陽能發電廠

行業參與者也在討論擴建由現場產生的氫氣提供動力的數據中心。

鑒於我們在技術領域取得的進步,我們總是有改進的餘地。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和引領這一全球現象?

是的,數據科學和分析將指導組織從根本上遵循ESG原則。

想像一下,在過去動蕩的三年中,幾乎每個行業都以某種方式遭受了損失,但只有科技行業保持相對冷靜和有彈性。

他們在大流行期間保持強勁勢頭,其中許多在2021-22年期間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為了看到他們的成長,尤其是那些通過重新關注ESG而進一步受益的科技初創企業,ESG是Covid-19災難性後果中的一線希望。

技術行業是全球碳足跡的重要貢獻者,近 60% 的 IT 行業排放來自客戶使用的硬體。

這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組織處於全球企業推動綠色能源的最前沿。這也為其他行業投資和採用類似技術並效仿他們的增長路徑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五大科技公司(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和 Microsoft)都設定了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這些行業參與者中的大多數都打算最早在 2030 年實現負碳。

例如,由於政府一直對該行業的巨大碳足跡持批評態度,新加坡的數據中心提供者在尋找可再生能源時不得不足智多謀。

2021 年 3 月,與 Microsoft 和 Apple 在新加坡的數據中心合作的太陽能供應商 Sunseap 推出了一個浮動太陽能發電廠,在 5MW 的峰值裝機容量下,每年可產生約 600 萬千瓦時的能源。

2022年, Amazon Web Services 與州電力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合作,建造一座容量為120 MW的太陽能發電廠

行業參與者也在討論擴建由現場產生的氫氣提供動力的數據中心。

結論

可持續性已迅速成為當今企業供應鏈討論的核心考慮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費者和投資者推動的,他們希望從他們購買和投資的公司那裡尋求更合乎道德的製造實踐。

同樣,在銀行和貿易融資方面,獲得可持續標籤的融資解決方案是企業實現其ESG目標的關鍵,無論是減少排放還是確保供應商之間的公平工資和工作條件。

閱讀: COVID-19 大流行後的醫療保健行業趨勢

公司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的壓力,需要通過報告ESG問題、實施可持續商業實踐以及將ESG整合到其指標中來為股東創造價值。

然而,如果公司試圖跳入複雜的ESG指標世界,而沒有將其與核心業務計劃相結合的戰略,往往會陷入一個迴圈,即在ESG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和金錢,而這些問題不會推動長期價值創造。